我的家乡是百里洲,我爱我的家乡,与大家共同分享这篇转载的文章。

 

      从三峡奔涌而出的长江,辞巴蜀,入荆楚,过宜昌葛洲坝,水阔如海呈浩荡之势,一路向东,突遇江心一屿,力劈大江,迫使江涛支分为二,呼啸过岛后再合二而一,这岛屿,便是百里洲了。
   简单说,百里洲是地处长江中游的一个孤岛,为湖北省枝江县所辖,历史上原是个被江水切成块块的洲滩地带,素有99小洲之称,因沃土丰饶、稻米飘香之诱,曾屡建城郭,只是江洪连年难绝,城基屡建屡溃,直至明初大洲小洲逐渐淤连成片,百洲遂为百里之洲。
   百里洲是长江第一大江心洲,镇域总面积达214平方公里,是全国最大的乡镇之一。百里洲土地肥沃,盛产粮、棉、油、果,1956年因棉花单产过百斤而受到国务院授牌表彰。百里洲砂梨被评为全国十大名牌水果。
   百里洲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,楚怀王墓在百里洲,古丹阳聚在百里洲。百里洲有三国魏吴浮桥战争遗址;南北朝时的军事家、佛家陆法和讲经台在百里洲。
  
   1.楚怀王陵墓
  楚国本来是六国中的强国,拥有强大的国力。但楚怀王贪婪成性,屡次中秦国相张仪的计谋,得不偿失。本是齐国的坚定盟友,却背齐投秦。把楚国的国力耗尽,终于身死异国。
  楚怀王墓在何处? 枝江人很少有知道他就埋在百里洲的,事情还得从楚国败于秦国说起。
  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,一直受秦国欺负,楚怀王又想重新和齐国联合。秦昭襄王即位以后,很客气地给楚怀王写信,请他到武关(在陕西丹凤县东南)相会,当面订立盟约。 楚怀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,不去呢,怕得罪秦国;去呢,又怕出危险。他就跟大臣们商量。大夫屈原对楚怀王说:“秦国强暴得像豺狼一样,咱们受秦国的欺负不止一次了。大王一去,准上他们的圈套。” 可是怀王的儿子公子子兰却一股劲儿劝楚怀王去,说:“咱们为了把秦国当做敌人,结果死了好多人,又丢了土地。如今秦国愿意跟咱们和好,怎么能推辞人家呢。” 楚怀王听信了公子子兰的话,就上秦国去了。果然不出屈原所料,楚怀王刚踏进秦国的武关,立刻被秦国预先埋伏下的人马截断了后路。在会见时,秦昭襄王逼迫楚怀王把黔中的土地割让给秦国,楚怀王没答应。秦昭襄王就把楚怀王押到咸阳软禁起来,要楚国大臣拿土地来赎才放他。楚国的大臣们听到国君被押,把太子立为新的国君,拒绝割让土地。这个国君就是楚顷襄王。公子子兰当了楚国的令尹。楚怀王在秦国被押了一年多,吃尽苦头。他冒险逃出咸阳,又被秦国派兵追捕了回去。他连气带病,没有多久就死在秦国。后来人们把他的遗体弄回楚国,埋在了郢都附近的百里洲。
  千百年来,咏百里洲楚怀王墓的诗歌层出不穷,现择其要选录如下,以飨读者: 唐·张说(667——730年,字道济,一字说之,洛阳人,武则天宰相。)《怀王墓》:“咿嘎不可信,以此败怀王。客死峣关路,返葬枝江阳。啼狖抱山月,饥狐猎野霜。一闻怀沙事,千载尽悲凉。” 明·王士正(1634——1711年,字贻上,号阮亭,自号渔洋山人,本名王士祯,避崇祯讳改为王士正,山东新城人。)《怀王墓二首》:“当年遗恨割商於,故国秋风总废墟。望里丹阳怀土在,寒潮犹是哭三闾。百里洲前望楚江,斜风吹雨暗蓬窗。可怜云梦三千里,弱缴谁加鸟六双。” 清·曹以履《枝江竹枝词》:“缘堤深柳绕周遭,百里洲边景最绕。山色湖光看四面,楚王台并庾台高。”
  
  2.三国古战场
  三国时期是魏蜀吴兵家必争之地,曾发生百里洲之战,沿江修筑有烽火台军事设施。与巴土民族聚居区有地缘关系,是巴楚文化交流的通道。 此地曾经发生过多次战争,最著名之战争者,要数三国吴黄武二年(即公元223年2月下旬)之“百里洲浮桥之战”也。是时,枝江县隶属南郡。初为蜀汉占领,后为东吴所夺,魏亦垂涎欲滴。曹丕为夺取江陵,必先占领战略要地——枝江县百里洲。是时,百里洲南为大江,称为“江”;北为小江,称为“沱”。沱江在江口分成二支:一支流向沮漳河,一支劈开百里洲向南流入大江。今之百里洲称为 “上百里”,七星台镇称为“下百里”。下百里紧挨江陵城。曹魏大将夏侯尚一战打败吴将诸葛瑾,迅速占领百里洲。为在百里洲建立军事大本营,夏侯尚率领前部 3万多人,在洲尾鸭子口搭起浮桥,准备一战夺取江陵城。正当吴将诸葛瑾等惶惶不安之际,潘璋献策:引兵偷上百里洲五十里地,砍伐芦苇数百万束,缚作大筏,待江水上涨,顺流放火,烧败浮桥,再攻,则可出奇制胜,洲必克。诸葛瑾大喜,依计而行,使魏军桥毁人亡,大败而逃。
  3.晋朝丹阳古城
  《后汉书》认为枝江有“丹阳聚”,那么“丹阳聚”在哪里?经过查阅史料和考古研究证明,“丹阳聚”在百里洲!具体地点是今百里洲镇白马寺村长江边。这里是东晋(317-419年)至南宋咸淳六年(1270年)枝江县故城,总面积达2平方公里。清同治五年(1866年)《枝江县志》记载为“百里洲故城”、“上明城即邑之故城”,史称“丹阳城”。1949年以后陆续出土的文物有新时期时代之石锛、石斧、石网坠,周代之兽面瓦当,战国之箭镞,晋代之青瓷器等。文化内涵原始社会大溪文化至明、清。解放初期尚可见街道里巷、城垣迹象,只是在近30年内被江水冲毁崩坍,遗址所剩无几而已。 1969年8月,百里洲八亩乡王家岗出土8件十分珍贵青铜器,为春秋早期之物,现藏湖北省博物馆:有三鼎、二簠、一方壶、一盘、一匜。
  
  4.晋(265-420年)
  枝江县隶南郡列第八,县治沮中、百里洲首。南北朝(420-589年)时,宋文帝元嘉十八年省旌阳县并入枝江,枝江属南郡七县列第二,县冶百里洲首。隋〈581-618年),复置枝江县,属南郡列第四,县治百里洲首。唐〈618-907年),唐肃宗上元元年析江陵置长宁县,二年将枝江并入长宁,唐代宗大历六年省长宁复置枝江,属山南东道江陵府江陵郡列第二,县治百里洲首.
  
  5.唐代
  在百里洲修筑了防涝保收的人工湖“获湖”,被载入史册。明清时期,棉花栽培成功,生产出名扬巴蜀的“楚棉”。自南北朝以来,百里洲人经受千年不断的水灾、不屈不挠,从不放弃,建设自己的家园。
  唐朝李百药《北齐书》中的《陆法和传》,将他说得神乎其神。百里洲曾修有“陆法和讲经台”;传说陆法和有法术,长期隐居百里洲。在平定侯景之乱时,梁武帝第七子湘东王肖绎任陆法和为信州刺史。由于陆法和信仰佛教,又有军事天才,被人们赋予了许多神话传说!南朝居住在百里洲的太学博士刘之遴,两度出任南郡太守。出为郢州(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)行事,因不愿,被免官。后又为都官尚书,太常卿。刘之遴一生好古爱奇,在荆州收藏各种古器几千种。他还与张瓒等人参校班固《汉书》真本与今本的异同,录其异状数十事。为文好学古体,著有《春秋大意》十科、《左氏》十科、《三传同异》十科。后遭梁湘东王萧绎之嫉,被毒死。遗著有前后文集五十卷、《神录》五卷;
  6.解江汉平原之危,炸堤分洪
  以长江为界地分南北,百里洲就处在大江中心的位置,四面环水。1954年大洪水来临之际,它曾经被炸堤分洪,以解江汉平原之危。注入洪水40亿立方米。岁月悠悠,孤洲大堤一直未列入国家“官堤”计划之内,直到21世纪,仍是“民堤”自理。1998年,百里洲民间大行动。这里沿袭了传统的残酷的抗洪手段,如游街、捆绑、罚晒等,以极端方式所凝聚起的传统合力,竟然抗住了一次次洪峰,保住了孤岛上几万群众的身家性命。这里展现了人性的多侧面以及民间最古远的抗洪方式。
  7.《革命百里洲》
  2005年1月《革命百里洲》赵瑜、胡世全 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之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.
  《革命百里洲》获第二届徐迟报告文学奖。该书 以“个案”视角反映中国农村历史变迁和中国农民历史命运的长篇报告文学《革命百里洲》。此书已由中国青年出版社隆重推出。中青社高度评价此书是“泡沫书海中一块粗砺的真金”。
   著名作家赵瑜、胡世全;深入荆楚,五载甘苦,明查暗访,成此奇书;
  这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,描述了国共革命运动的风云变幻,重新展示了几十载贫富恩怨与惊涛骇浪,大江孤洲,推演上世纪国共斗争的血雨腥风,写人性,道人道,探问长江农人命运,评地亩地权,重温乡村土地悲歌。
  《革命百里洲》为上卷,下卷更值得期待!
  
   8.百里洲民堤
  百年来民建民管的百里洲防洪大堤,自2004年开始已由国家拨款亿元投资建设,对70多公里环洲大堤整险加固。由此,百里洲防洪大堤结束了让百里洲人民不堪重负的百年民堤历史。
  
   9.一桥架南河天堑变通途
  由于四周环水,百里洲人民饱受交通不便之苦,百里洲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制约。要实现百里洲经济的腾飞,必须首先突破交通瓶颈制约。而破解这一制约因素之根本,是要打通百里洲与外界的陆路通道。在长江主河道(宽度为1800到2200米)修建大桥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,可以考虑在长江支流南河修建一座大桥。
  南河大桥的修建工作已经在准备之中,南河大桥,将成为枝江境内连长江南北、连接荆州和宜昌两市的交通枢纽,将是百里洲人民迈步小康的绿色通道,更是百里洲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。
  希望南河大桥早日建成!希望家乡的明天更美好!
  
   嘿嘿,一个小镇,看来在历史中的记载还挺多的!这里有历史,但不闻名;有文化,但不出众;有经济,欠发达.幸有古人用几句文字发表些须感叹,颇有些滋味,特拿出与大家分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