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下,流行一种说法:懂得生活的人,是不会亏待自己的胃的;热爱生活的人,是不会让自己的心灵寂寞的。因为人最原始的需求就是由温饱而求舌尖美味,继而寻找精神上的愉悦。品味美食,总能让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,是一种让自己快乐的生活方式,是真实自然的慰藉;是一种向生命表达善意的举动,是水到渠成的升华。
美食可以是一种习惯,能让生活变得怡然自乐,称心快意。在我看来,食物的美,既有食物本身带给味蕾的美妙,又有源自生活中的点滴快乐。拥有美食和享受美食的快乐,是构成幸福生活的重要部分。
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,为了果腹,偷桃摘李,摸瓜挖薯;为了满足舌尖的刺激,遇上有亲戚朋友办喜事,不管是否方便,要么眼泪一行鼻涕一把地哭求,要么在地上撒泼打滚,都要跟着大人去,蹭鱼蹭肉蹭好吃的。
车尔尼雪夫斯基说“美是生活”。在我眼里,美食是精致的生活。喜欢美食,就像人要吃喝拉撒一样自然,那是浸润在骨子里的一种基因、一种传承。可以不喝酒、不抽烟、不打牌,但对于美食,会想方设法去吃、去品。
生活的山城不大,口袋上不殷实,却喜欢走大街钻小巷,追寻各种美食。家乡的酸、辣刺激,外来的香、甜可口,夜市摊点的惬意、街边小吃的欢畅、酒店佳肴的舒适,“吃”味道,注重吃的艺术,早已与生活融为一体。
出差在外,同样沉迷于遍尝不同地方特色美食,川菜的麻辣、 粤菜的鲜嫩、 苏菜的精细、 浙菜的花样、湘菜的熏辣、 徽菜的醇厚……时间长了,尝过的美食大都已有些模糊,但每当想起北京的烤鸭、炒肝、爆肚,上海的生煎包、五香豆、松饼,广州的肠粉、老火靓汤、叉烧包,南京的盐水鸭、梅花糕、茴香豆,依然口舌生津。
关于食的境界 ,《中庸》有言:“人莫不能饮食也,鲜能知味也。”食是件容易的事,但能食好的人不多。
有人说,家是美味。要留住一个人,就要留住他(她)的心;要留住他(她)的心,不妨留住他(她)的胃。
习惯了家里的锅碗瓢盆、油盐酱醋,也许是春天增强胃动力的人参叶,也许是仲夏口舌生香的石螺,也许是深秋醇香浓郁的酿豆腐,也许是寒冬酣畅淋漓的酸酒鸭,还有很多童年的、曾经的味道。这是来自家的浓情和爱意,是非比寻常的滋味。当这一切充盈心胃的时候,作为家庭的一份子,我能找到一份心灵的平静,在某个角落里慢慢咀嚼,轻轻回味静谧美好的岁月。
回望过去,我看过很多好书,读过很多美文。在看过的这些书中,尤爱有关美食的美文。